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医药卫生知识的不断普及,人们防病健身的意识加强了,许多家庭都备有小药箱,使得一些小毛病能得到及时治疗。但是,任何药物都有两面性,既可治病,又会危害人体健康。所以,应根据家庭人员的健康状况以及药品的有效期,针对性地准备一些安全有效的常用药物,并科学合理地使用和保存。
一、家庭大致可贮备如下几种药品:
解热镇痛药:阿斯匹林、布洛芬(芬必得),吲哚美辛等;
治疗感冒药: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(新康泰克)、酚麻美敏片(泰诺)、VC银翘片、羚羊感冒口服液等;
止咳化痰药:复方甘草片或合剂、蛇胆川贝液等;
抗感染药:诺氟沙星、阿莫西林、阿奇霉素(希舒美)、罗红霉素(仁苏)等;
胃肠解痉药:颠茄片或合剂、胃复安片等;
助消化药:复方消化酶、多酶片、干酵母、多潘立酮(吗丁啉)、山楂丸等;
泻药和止泻药:酚酞、三黄片、番泻叶、开塞露、复方地芬诺酯、药用炭、双八面体蒙脱石(思密达)等;
抗过敏药:氯雷他定(开瑞坦)、氯苯那敏(扑尔敏)、苯海拉明等;
外用消炎消毒药:酒精、碘酒、双氧水、高锰酸钾等;
外用止痛药:风湿膏、红花油等;
其他:创可贴、风油精、清凉油、消毒棉签、纱布、胶布等。
另外,家庭成员中有患某种疾病者,就应特意储备防治该病的药品。比如家中有患冠心病、心绞痛的老人,应备有速效救心丸、硝酸甘油等缓解该病的药物;有患支气管哮喘的病人,应备有解痉平喘的气雾剂等。
二、储备药品必不可少,但正确使用这些药品也很重要。下面我来介绍较为有用的用药常识。
1.用药间隔应尽量在每天的24小时内均分,并且要和作息时间协调。比如:每天两次,应尽量间隔12小时服药;每日三次,应尽量间隔8小时服药。如果作息时间与此矛盾,可适当地调整,但间隔时间不要过短或过长,特别是使用抗感染药时更应注意用药间隔。每日一次用药不是一天内的任何时间都可以,应与上次间隔24小时。再如抗高血压药、利尿药、降糖药如果每日一次都不宜晚间服用,因为这样会造成夜间药效过强,导致危险又不易发觉。有些药物要求必要时服,如止痛药要求痛时服,但不是见痛就服用,应注意给药间隔,如果服药过频则会造成药物中毒。
2.药物是饭前服还是饭后服?一般说来,苦味健胃药、收敛药、抗酸药、胃肠解痉药、肠道抗感染药、利胆药多为饭前服;驱虫药、盐类泻药空腹或半空腹时服;催眠药、缓泻药睡前服;除上述外,其余都可以在饭后服,特别是对胃有刺激的药物(如吲哚美辛、阿司匹林、铁剂等),更须在饭后服。使用过程中如有不清楚的问题,最好按照说明书服用。
3.万一吃错药,不要慌张。
如果错服的是一般药物,如维生素、滋补药等,其副作用小,不必做特殊处理(除非大量服用),但应观察病情变化。
如果误服毒、剧药品,则应采取紧急措施。首先应把剩余的毒、剧药品收集起来,供医生参考。尽快将胃内毒物吐出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:可用手指、汤匙柄或筷子刺激咽后壁(舌根)引起呕吐,从而将误服的毒物吐出,接着再让病人喝下500毫升凉开水(可加入25克食盐),再用上法催吐,然后速将病人送往医院抢救。
误服强酸、强碱或腐蚀性药物(如来苏儿、石碳酸等),禁用催吐和洗胃等方法(因为它们对食道、胃粘膜有腐蚀作用),正确做法应让病人喝下生鸡蛋清、牛奶、豆浆等能保护粘膜以及中和毒性的液体,然后速将病人送往医院抢救。
可用肥皂水、氢氧化铝中和酸性毒物;用醋、桔子汁中和碱性毒物;用牛奶、浓茶、蛋清等使生物碱和重金属毒物沉淀。
药物中毒经过上述及时处理后,为进一步送往医院救治创造了条件。
三、此外,剩余的药品应如何保管呢?根据药物常识和我在药房的工作经验总结出如下几点以供参考:
1.要按照说明书上的储存条件保存药品(但很多人对此不太注意)。
一般药品可于室温下储存,只要在避光、干燥、低温、阴凉、密闭状态下保存即可。如指明“阴凉处”是指不超过20℃;“阴暗处”是指遮光且温度不超过20℃;冷处是指2~10℃。
2.家庭小药箱要放在相对固定且儿童不易触摸到的地方,并将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开存放。
3.药物作用不同、外包装易混淆的药品必要时可在包装上标注清楚,以免误用。
4. 外用的酊水油膏应密闭保存,避免液体挥发、药品失效。
5. 外用的栓剂储存不当软化了,在冰箱中冷藏后便可使用。
6. 需冰箱冷藏的药品,如糖尿病患者常用的胰岛素注射液,一定要注意储存温度,要放在冰箱中冷藏,避免药品失效。
7. 一些老年患者习惯储存慢性病用药,并把相同的药外包装去掉,认为服用时方便,这样做是不妥的。正确的做法是每次取药后,应检查药品的有效期,做到近效期的先服用。
虽然上面提出的药物使用小常识可以帮助我们规范家庭用药,但是大家千万不能盲目采购,更不能滥用、囤积药品。家庭小药箱每3至6个月应清理一次,并查看药品是否超过有效期或变质失效。更为重要的是,我们应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合理用药,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加药品的生物利用度,提高其治疗效果。
作者: 杨悦(静配中心) 指导老师:马瑛